可口可樂
LOGO設(shè)計的含義取決于糖漿的兩種成分:古柯(Coca)的葉子和可拉(Kola)的果實。為了整齊劃一,可口可樂公司的會計師弗蘭克·羅賓遜便將Kola的K改C,然后在兩個詞中間加一橫,于是著名品牌Coca-Cola標識便誕生了。
另一種說法是1886年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一家藥店里,一位名叫約翰·彭伯頓的藥劑師偶然發(fā)明了一種味道神奇的咖啡色液體,他想把這種有色液體開發(fā)成為飲料。
但苦于沒有資金,就找到當?shù)匾粋€識字不多的大財主魯賓遜,商議兩人合伙開發(fā)這一飲料的可行性。當談妥合作條件后,彭伯頓為了借助魯賓遜的財力,便把為新飲料命名的權(quán)力讓給魯賓遜。
魯賓遜一口應(yīng)承下來,但思索一段時間后卻感到給這一飲料起名并不那么容易,他把字典翻了一遍,也沒有找到滿意的名稱。一天下來,由于腦袋昏昏沉沉,吃過晚飯后竟坐在書房的椅子上睡著了,等他一覺醒來時,已經(jīng)是深夜2點多鐘了,此時他想按飲料的性質(zhì)起個名字。
飲料是清涼的,用clod來代表“冷”的含義,可冷字不能成為名字,必須再加上一個字,他又開始翻字典。結(jié)果還是一無所獲,他把字典又丟在了一旁。
恰巧,這時公雞打鳴了,他一下子跳了起來, “對了,就用公雞這個名字吧”!可是“公雞冷的”或“冷的公雞”都不能當飲料的名字,想著想著他走到院子里,看到天空中一顆流星閃過,這又引起他的靈感:把“公雞”和“冷的”單詞換個字母不就行了嗎?
于是魯賓遜把Cock(公雞),與Cold(冷)中的k與d都換成了a,這樣就變成了COcacola(可口可樂)。